第204章 光华鼎力助蔡京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礼部尚书接任人选问题,要不要向皇上禀报、要禀报怎么说?
第二天下了早朝,杨光华正在琢磨这一问题,就听徽宗说:“光华,你来你来。”
杨光华走到徽宗跟前,刚要开口,徽宗就问,“昨天你和蔡京有没有商量,礼部尚书有谁接任呀?要是商量过,你们是怎么商量的?什么意见啊?”
杨光华原以为,徽宗既然郑重交代过,除了涉及江山社稷和皇权稳定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他都由自己和蔡京放手办就是了;根据一要求,礼部尚书接任人选,自然不必向皇上禀报。可没想到,徽宗却主动发问。杨光华心想,看来官员的任命和使用问题,皇上是不会放弃的。毕竟任何一个王朝,无非是人事、财政和军事这三大支柱,支撑起一个朝廷的江山,保证一个国家的血脉,所以皇上关心礼部尚书人选问题,既在情理之中,也是必要必须的。
杨光华一边琢磨着,一边回道:“禀皇上,我们主要就是商量这件事。不过,我们只是考虑了一个框架建议,最后拍板当然还是皇上。还是我那个观点,用人的问题是治国理政第一大事,皇上您可万万不能放手。”
徽宗说:“是啊,太后在的时候,专门给我强调过,选人用人是天大的事,用人不当会导致人亡政息,善用人用对人用好人,国家才能兴旺,江山才能永固。礼部啊,是非常重要的部门,礼部尚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李清臣干了三年多,虽然他不善社交,不太喜欢多说话,但是他做工作既严谨认真扎实,还十分注重创新开拓,工作成效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先帝的丧事,还有你和公主的婚事,李清臣都办得不错。正因为这样,我才没计较他那几件不妥的事,象有几次顶撞我呀,跟章惇走得很近呀,还有几件小事。我为什么给他批了三百两银子的退休补助金呀,就是因为他虽然说不上劳苦功高,可是对朝廷贡献是蛮大的。总之吧,是个好人,也算是个好官。至于蔡京他们查出来的那点事,叫我看,就不算什么事。下一步选这个礼部尚书的接班人,继任者那就非常重要了,你们选的谁呀?说给我听听吧。”
杨光华回道:“宰相推荐的是蔡攸,宰相觉得吧,蔡攸符合朝廷重要官员,特别是礼部尚书的任职条件。”
徽宗一听就皱起眉头,问:“谁?蔡攸?”
杨光华说:“是啊,就是宰相的长子啊。”
徽宗不吭气了。他斜侧着身子,右手指在龙案上哒哒哒哒地敲着,过了半天又问:“你手上有没有这个蔡攸的相关材料啊?给我看一下。”
“啊,昨天下午,臣让吏部给我整理了一份,您看一下吧。”杨光华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递到了徽宗的手边。
徽宗说:“我懒得看。一看到这些密密麻麻成堆成片的文字,我就头疼。你念吧,要不你说给我听也行。”
杨光华就把蔡攸的年龄,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在任表现、主要的政绩等念了一遍。
听杨光华念完了,徽宗停下了一直敲打着龙案的手,说:“蔡京啊,这个老家伙太精了吧?四品以上的位置,就空出这个礼部尚书职位,他马上推荐自己的长子接任,他就不怕人家说他,故意撵走李清臣,让他儿子接任吗?也不怕人家说他搭好了台,让他儿上去唱戏、便宜不出外?”
杨光华说:“皇上,臣也是这么看的,昨天我向宰相提出过这个看法。不过,宰相说,大宋朝一百多年来,选拔人才都是坚持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的原则。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蔡攸的情况,觉得宰相的话也有些道理。根据材料和了解的情况看,蔡攸要是任礼部尚书的话,虽然不是很硬梆,倒是也可以。如果皇上您觉得他还不到火候,那就给他弄个代理嘛,先委任他个权礼部尚书,考察一年二年的,考察住了,就转正;考察不住,就让他离开,换人就是嘛。”
徽宗又说:“他的情况我不了解呀。就连蔡京,在他去杭州之前我也不了解,从你刚才说的情况看,这个蔡攸担任工部侍郎才一年多,并且那个工部侍郎,我记得还是你给他求情,我才特批的吧?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杨光华说:“宰相还推荐了一个吴居厚。”
徽宗一听,撇了撇嘴,说:“吴居厚啊,资历倒是够了,能力应该也行,可就是,马上就六十岁了,年龄太大了吧?再说,根据我了解,那可是个老滑头。我听说,当年把你关在开封府,他为了不担责任,也为了不得罪章惇,他就要求章惇把你转送到了大理寺去关押。过后,他还跟人吹嘘自己有先见之明,为大宋朝保住了个绝世天才呢。是不是有点老奸巨猾?这样的人当礼部尚书,你觉得合适吗?我看不行”。
杨光华说:“那,暂时就没有更合适的了。要不先让蔡攸代理,看一看,既然是代理嘛,行就用,不行随时都可以拿下来嘛。”
徽宗仰头望天,半晌功夫,才缓缓地说:“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就算给蔡京个人情吧。蔡京任宰相以来所做的几件大事,特别是为皇家做的几件事,都是蛮不错的,不仅展示了蔡京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看出,蔡京倒是真心为皇上和皇家考虑,就冲这一条,也可以给他一个奖励,那就先让这个蔡攸干一段吧”。
杨光华一听,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就问:“那,皇上,下旨吗?”
徽宗说:“下吧,明儿早朝宣布就行啊。”
杨光华应道:“李清晨今天才离岗,让蔡攸明天到岗吧”。
徽宗点点头,一边说:“那些事你们决定就行了。”一边拉过一份柳公权的字帖,又专心地研究起来。
杨光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先拟好圣旨草稿备用,然后咳嗽一声,让杨戬去给蔡京送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早朝后,向皇上禀报礼部尚书继任人选事宜,皇上已恩准蔡攸任权礼部尚书?特告知宰相”。
权,就是代理。
下午,皇上由杨戬陪着,去御书房读书。杨光华让专门伺候他的小太监,去找来了张正和李福。二人来到之后,杨光华让代替杨戬值班的小太监看好大门,任何人不得进来。然后,就让张正和李福汇报最近蔡京和蔡京家里的情况。
张正说,“从打官员清理运动结束之后,宰相家里就热闹起来,每天从早到晚,那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啊,有京城的官员,也有下面各地的。其中有一个,我曾经问过他,他说他是两浙路来的;还有一个呢,说是闽南的,是宰相老家的。根据我们了解,这些人,都是在清理运动中,安排了新职务,也有的是得到提拔的。我们安排在宰相家里盯着的人说,所有到宰相家的人,都带着银子。我们的人请到了一个江西来的,说是宰相大儿蔡攸夫人的亲戚,他这次由从八品提到了从六品,还从县里提拔到了州里,职务和品级都升了一大块。我们请他去年年红饭店,喝多了之后,露了真相,说给宰相带了一千两银子。我们还听说,去宰相家的人,最少要带文银三百两,少于二百两,蔡府管家不让进门。那么如此算起来,这段时间到宰相家的人,我们记下了三百一十八人,即便按每人三百两银子计算,共计有十多万两银子。据说宰相家里不收铜钱,因为铜钱不好存放。”
杨光华告诫他们说,“第一,你们说话要负责;第二,你们不得对任何其他人说,只能跟我一人说;第三,你们一定要看准了,看紧了,出了闪失,我会让人拿你们的脑袋是问。当然你们做得好,我也会给你们重奖。”
说罢,杨光华就从休息室里面提出了两个袋子,给了他们俩:“每一个袋子一百两银子,给你们的奖励,你们去分吧。这是我自己家里的,来路正,没毛病,放心花就是。”
张正李福立马跪下就磕头。杨光华说:“起来吧,好好干就行。亏待不了你们,啊?”
两人兴冲冲的拿着银子走出了垂拱殿。
有人可能要说,杨光华得知了这些情况,是要扳倒蔡京吗?还是要向皇上禀报?谁要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杨光华只是为了掌握情况,只是为了看着蔡京,是怎么得寸进尺,在徽宗的庇护下,越来越能贪,越来越腐败的,看着蔡京去贪去腐去折腾。他很清楚,像蔡京这样的人,属于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但又深得徽宗喜欢。也正是这样的人,必能把大宋王朝搞烂。因为他们有权,甚至权倾朝野。同时,他也掌握了足够的情况,一旦蔡京对他不利,他就可以果断出击。一击致命。
礼部尚书接任人选问题,要不要向皇上禀报、要禀报怎么说?
第二天下了早朝,杨光华正在琢磨这一问题,就听徽宗说:“光华,你来你来。”
杨光华走到徽宗跟前,刚要开口,徽宗就问,“昨天你和蔡京有没有商量,礼部尚书有谁接任呀?要是商量过,你们是怎么商量的?什么意见啊?”
杨光华原以为,徽宗既然郑重交代过,除了涉及江山社稷和皇权稳定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他都由自己和蔡京放手办就是了;根据一要求,礼部尚书接任人选,自然不必向皇上禀报。可没想到,徽宗却主动发问。杨光华心想,看来官员的任命和使用问题,皇上是不会放弃的。毕竟任何一个王朝,无非是人事、财政和军事这三大支柱,支撑起一个朝廷的江山,保证一个国家的血脉,所以皇上关心礼部尚书人选问题,既在情理之中,也是必要必须的。
杨光华一边琢磨着,一边回道:“禀皇上,我们主要就是商量这件事。不过,我们只是考虑了一个框架建议,最后拍板当然还是皇上。还是我那个观点,用人的问题是治国理政第一大事,皇上您可万万不能放手。”
徽宗说:“是啊,太后在的时候,专门给我强调过,选人用人是天大的事,用人不当会导致人亡政息,善用人用对人用好人,国家才能兴旺,江山才能永固。礼部啊,是非常重要的部门,礼部尚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李清臣干了三年多,虽然他不善社交,不太喜欢多说话,但是他做工作既严谨认真扎实,还十分注重创新开拓,工作成效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先帝的丧事,还有你和公主的婚事,李清臣都办得不错。正因为这样,我才没计较他那几件不妥的事,象有几次顶撞我呀,跟章惇走得很近呀,还有几件小事。我为什么给他批了三百两银子的退休补助金呀,就是因为他虽然说不上劳苦功高,可是对朝廷贡献是蛮大的。总之吧,是个好人,也算是个好官。至于蔡京他们查出来的那点事,叫我看,就不算什么事。下一步选这个礼部尚书的接班人,继任者那就非常重要了,你们选的谁呀?说给我听听吧。”
杨光华回道:“宰相推荐的是蔡攸,宰相觉得吧,蔡攸符合朝廷重要官员,特别是礼部尚书的任职条件。”
徽宗一听就皱起眉头,问:“谁?蔡攸?”
杨光华说:“是啊,就是宰相的长子啊。”
徽宗不吭气了。他斜侧着身子,右手指在龙案上哒哒哒哒地敲着,过了半天又问:“你手上有没有这个蔡攸的相关材料啊?给我看一下。”
“啊,昨天下午,臣让吏部给我整理了一份,您看一下吧。”杨光华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递到了徽宗的手边。
徽宗说:“我懒得看。一看到这些密密麻麻成堆成片的文字,我就头疼。你念吧,要不你说给我听也行。”
杨光华就把蔡攸的年龄,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在任表现、主要的政绩等念了一遍。
听杨光华念完了,徽宗停下了一直敲打着龙案的手,说:“蔡京啊,这个老家伙太精了吧?四品以上的位置,就空出这个礼部尚书职位,他马上推荐自己的长子接任,他就不怕人家说他,故意撵走李清臣,让他儿子接任吗?也不怕人家说他搭好了台,让他儿上去唱戏、便宜不出外?”
杨光华说:“皇上,臣也是这么看的,昨天我向宰相提出过这个看法。不过,宰相说,大宋朝一百多年来,选拔人才都是坚持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的原则。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蔡攸的情况,觉得宰相的话也有些道理。根据材料和了解的情况看,蔡攸要是任礼部尚书的话,虽然不是很硬梆,倒是也可以。如果皇上您觉得他还不到火候,那就给他弄个代理嘛,先委任他个权礼部尚书,考察一年二年的,考察住了,就转正;考察不住,就让他离开,换人就是嘛。”
徽宗又说:“他的情况我不了解呀。就连蔡京,在他去杭州之前我也不了解,从你刚才说的情况看,这个蔡攸担任工部侍郎才一年多,并且那个工部侍郎,我记得还是你给他求情,我才特批的吧?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杨光华说:“宰相还推荐了一个吴居厚。”
徽宗一听,撇了撇嘴,说:“吴居厚啊,资历倒是够了,能力应该也行,可就是,马上就六十岁了,年龄太大了吧?再说,根据我了解,那可是个老滑头。我听说,当年把你关在开封府,他为了不担责任,也为了不得罪章惇,他就要求章惇把你转送到了大理寺去关押。过后,他还跟人吹嘘自己有先见之明,为大宋朝保住了个绝世天才呢。是不是有点老奸巨猾?这样的人当礼部尚书,你觉得合适吗?我看不行”。
杨光华说:“那,暂时就没有更合适的了。要不先让蔡攸代理,看一看,既然是代理嘛,行就用,不行随时都可以拿下来嘛。”
徽宗仰头望天,半晌功夫,才缓缓地说:“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就算给蔡京个人情吧。蔡京任宰相以来所做的几件大事,特别是为皇家做的几件事,都是蛮不错的,不仅展示了蔡京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看出,蔡京倒是真心为皇上和皇家考虑,就冲这一条,也可以给他一个奖励,那就先让这个蔡攸干一段吧”。
杨光华一听,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就问:“那,皇上,下旨吗?”
徽宗说:“下吧,明儿早朝宣布就行啊。”
杨光华应道:“李清晨今天才离岗,让蔡攸明天到岗吧”。
徽宗点点头,一边说:“那些事你们决定就行了。”一边拉过一份柳公权的字帖,又专心地研究起来。
杨光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先拟好圣旨草稿备用,然后咳嗽一声,让杨戬去给蔡京送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早朝后,向皇上禀报礼部尚书继任人选事宜,皇上已恩准蔡攸任权礼部尚书?特告知宰相”。
权,就是代理。
下午,皇上由杨戬陪着,去御书房读书。杨光华让专门伺候他的小太监,去找来了张正和李福。二人来到之后,杨光华让代替杨戬值班的小太监看好大门,任何人不得进来。然后,就让张正和李福汇报最近蔡京和蔡京家里的情况。
张正说,“从打官员清理运动结束之后,宰相家里就热闹起来,每天从早到晚,那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啊,有京城的官员,也有下面各地的。其中有一个,我曾经问过他,他说他是两浙路来的;还有一个呢,说是闽南的,是宰相老家的。根据我们了解,这些人,都是在清理运动中,安排了新职务,也有的是得到提拔的。我们安排在宰相家里盯着的人说,所有到宰相家的人,都带着银子。我们的人请到了一个江西来的,说是宰相大儿蔡攸夫人的亲戚,他这次由从八品提到了从六品,还从县里提拔到了州里,职务和品级都升了一大块。我们请他去年年红饭店,喝多了之后,露了真相,说给宰相带了一千两银子。我们还听说,去宰相家的人,最少要带文银三百两,少于二百两,蔡府管家不让进门。那么如此算起来,这段时间到宰相家的人,我们记下了三百一十八人,即便按每人三百两银子计算,共计有十多万两银子。据说宰相家里不收铜钱,因为铜钱不好存放。”
杨光华告诫他们说,“第一,你们说话要负责;第二,你们不得对任何其他人说,只能跟我一人说;第三,你们一定要看准了,看紧了,出了闪失,我会让人拿你们的脑袋是问。当然你们做得好,我也会给你们重奖。”
说罢,杨光华就从休息室里面提出了两个袋子,给了他们俩:“每一个袋子一百两银子,给你们的奖励,你们去分吧。这是我自己家里的,来路正,没毛病,放心花就是。”
张正李福立马跪下就磕头。杨光华说:“起来吧,好好干就行。亏待不了你们,啊?”
两人兴冲冲的拿着银子走出了垂拱殿。
有人可能要说,杨光华得知了这些情况,是要扳倒蔡京吗?还是要向皇上禀报?谁要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杨光华只是为了掌握情况,只是为了看着蔡京,是怎么得寸进尺,在徽宗的庇护下,越来越能贪,越来越腐败的,看着蔡京去贪去腐去折腾。他很清楚,像蔡京这样的人,属于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但又深得徽宗喜欢。也正是这样的人,必能把大宋王朝搞烂。因为他们有权,甚至权倾朝野。同时,他也掌握了足够的情况,一旦蔡京对他不利,他就可以果断出击。一击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