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章:争论不休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第八卷《醉卧沙场君莫笑》从今日起就算是开始了,请围观!
今天下午一直登陆不上,星期二的事情又多,好不容易来了趟网吧,弄了半天算是登陆上了,可太过匆忙,根本没检查,不免有些错误之处,不过小景一般不会犯大错误,小的错误还请诸位书友们多多见谅,另外,这是第八卷开头的一章,小景要写得细点,所以做了一个调整,请见谅!
阳历八月是北京城最热的时候,这一天,好久没下雨的北京城上空遍布阴霾,似有一场大雨将至,但从早朝到午后,这雨就一直落不下,把偌大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显得有些压抑,就是满朝文武也像霜打的茄子,蔫耷耷的,不仅如此,往日热闹非凡的皇城脚下,也不见了平日里的川流不息,各种叫卖上,呼喊声都停止了,街道上不见进进出出的人群,显得一片空旷,若不是偶尔从六部衙门里走出一些穿着朝服的官儿,整个紫禁城看上去,仿佛是一座死城。
紫禁城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座落着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此时,巍峨庄严的谨身殿内,朱瞻基身着明黄色的盘领窄袖龙袍,头戴皇冠,手中的朱笔飞快的在勾勒着什么,身旁站着两个太监,一个打开奏折,一个负责大声诵读,主仆三人配合倒也默契,比起外面,这里竟没有丝毫暑气,要说这里有这个效果,还要感谢杨峥杨大人了,自上一次皇帝去了杨家府邸,对杨家避暑的工具大为欣赏,特意让他进宫了一趟,杨大人虽不是工匠,但好歹知道些理念,将自己心头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然后宫中的能工巧匠,发挥无穷的想象,将偌大的谨身殿制成了一座“凉屋”,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这个方法比“人工风扇”和“叶轮拨风”效果好得多,不论从科技角度看,还是从人文角度看,都是一种进步(哪怕后一种的进步是顺带的)。到了明代,“凉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文武官儿,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感受这里的凉意,不少文人大加赞赏,什么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虽有几分夸张,但也说到了点子上。
此时朱瞻基运笔如飞,自从着手处理汉王、赵王两个藩王后,卧榻之侧少了威胁,他处理政务起来,也是越来越纯熟,这不才大半个上午,就将挤压多日的奏折处理干干净净,直到这会儿才腾出手来,柔了柔酸麻的臂膀,一旁的太监急忙将一杯冰激凌送了过去:“皇上,吃个解解暑?“
朱瞻基看了一眼,道:“这个叫什么来着?“
那太监一笑道:“杨大人说了这个叫冰激凌,据说是鞑子的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番邦人,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国家人觉得这是个好东西,突发奇想利用冰块,加了些他尝试着在冰中添加一些蜜糖、牛奶和珍珠粉,结果,制成了这个冰淇淋。据杨大人说,吃这个特别的降暑……?“
“是么,这个杨小弟知道的还挺多?”朱瞻基听得好奇,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吃了几口,只觉得入口即化,细细品味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甜,难得是冰凉异常,在这样的炎炎夏日吃上一口,的确能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点了点头道:“此等解暑之物,也让宫中的妃嫔尝尝!”
那太监道:“回皇上的话儿,老奴已经吩咐过了,今日一早就送去了!”
朱瞻基嗯了声,快速的将手中的冰激凌吃得干净,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舒坦,点了点头,重新拿起了朱笔,道:“还有几份奏折?“
那太监看了一眼道:“回皇上的话儿,还有三份奏折?“
朱瞻基顿时松了一口气,道:“那开始吧?“
那太监却是没有动,看了一眼朱瞻基道:“皇上,这三份奏折,不需要老奴念,内阁的票拟上说了,这三份奏折,只需皇上看一下便可?“
对于内阁的票拟,朱瞻基自登基一来,就十分的遵从,闻言放下朱笔,道:“呈上来?“
那太监恭敬的将三份奏折呈上了御案上,朱瞻基皱着眉头打开,第一份奏折是今年正月完成的御制《帝训》,这份《帝训》是朱瞻基亲自所作,共二十五篇成。其篇为君德、奉天、法祖、正家、睦亲、仁民、经国、勤政、恭俭、儆戒、用贤、知人、去邪、防微、求言、祭祀、重农、兴学、赏罚、黜陟、恤刑、文治、武备、御夷、药饵。宣宗自为序,复题其后以说子孙,目的就是给后世子孙留下帝王指南,按照内阁的意思,尽快颁给皇帝的子女看看,所以这件事只需皇帝过目则好。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这奏折就按内阁的意见发下去!“
那太监应了声是,双手接过奏折恭敬的去了。
朱瞻基这时又打开第二份奏折,这奏折倒是一件大事,今年的正月初七,宣宗谕户部申明屯田之法。他说:如今海内无事,军士除按数留一部分守备外,其余应全部屯田种粮。所收足以给衣食,则国家可节养兵费用。而且,军士平日不习劳苦之事,一旦遇到征调,就会畏惧艰难,想法逃避。使他们屯田种粮,服劳役,农闲练武,也就不会产生骄气懒惰的隐患了。由兵部派老成军官提督屯田,又命御史以时巡察。此事已经过了大半年了,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内阁是想让皇帝下道圣旨去问问。
朱瞻基扫了两眼用朱笔批下了“朕已知晓“四个字,便放在了一旁,开始着手打开第三份奏折,只看了一眼,皇帝眉头就皱了起来,就在前几日,钦天监报发生日食,要说这种事情,根本不是皇帝的事情,可在百姓看来,皇帝是天子,以各种自然灾害,都认为是上天对天子的警告,其中又以日食月亏尤甚。
人们认为,天子失德则日食,刑律混乱则月食;为回应天变,朝廷应实施“救护之礼”即”食修德,月食修刑,六所以发生了日食,便被认为是皇帝失德,要举行隆重仪式,击鼓行礼,并纠正错行,也就是皇帝得检讨自己,然后再给上天写一份检查,向老天爷说出自己的错误,好让老天爷不要降罪。
要说这样的事情,本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愚昧的百姓不知道这些自然现象而已,不过也幸亏百姓不知道,若是人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皇帝做了什么对不起上天的事情,而是一种自然之像,对天子的敬畏之心也会少了许多,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明知道这是骗人的把戏,却大肆宣扬,说到底就是为了治下的百姓对天子多一份敬畏之心,可此事倒也麻烦,需要皇帝大张旗鼓不说,还要写几篇好得不行的文章捎给老天爷,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
其中不少大臣也就皇帝是否这么做。展开了争论,不少大臣认为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天狗食日而已,不必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不说,还没什么实际效果,这个以户部反应的最为强烈,而以言官为首一些官儿则认为,这是上天对大明下的警告,皇帝作为天子,必须要做出检讨,否则将会有更大的灾难,双方争论不休,最后将此事推给了内阁,内阁采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觉得这事户部所言是言之有理,而言官也是大有道理,中和的话,就是此事不需要大操大办,只需派个人儿写几篇华丽的篇章,然后交给皇帝烧给老天爷就好了,让老天爷好知道皇帝忏悔的心思就好,这法子立即获得了户部、言官的一致同意。
事情算是解决了,可人选又引起了争论,这算不上一个讨好的差事,可办好了倒也有些好处,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能做到的,没有绝佳的文采,是写不来这马屁词儿的。所以争论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
第一人选自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马愉了,此人临朐县朱位村人,其先祖为汉代马援,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为伏波将军,助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尚自称为“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近生珍,珍生庆,庆生天驷,天驷生景信,景信生士贤,士贤乃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
马愉二十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中山东乡试第三名举人,时年二十六岁,在山东士林中,极有威望,也是当年被看好中状元人选,而马愉也是以此为目标,第二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
注解:历来著文者,皆云马愉为明代江北第一名状元,其实不然,例如早马愉三十年中状元的韩克忠,即为山东武城人。后人不详考,便将江北第一位以制科得状元者为江北第一位状元了)。
!!
……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第八卷《醉卧沙场君莫笑》从今日起就算是开始了,请围观!
今天下午一直登陆不上,星期二的事情又多,好不容易来了趟网吧,弄了半天算是登陆上了,可太过匆忙,根本没检查,不免有些错误之处,不过小景一般不会犯大错误,小的错误还请诸位书友们多多见谅,另外,这是第八卷开头的一章,小景要写得细点,所以做了一个调整,请见谅!
阳历八月是北京城最热的时候,这一天,好久没下雨的北京城上空遍布阴霾,似有一场大雨将至,但从早朝到午后,这雨就一直落不下,把偌大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显得有些压抑,就是满朝文武也像霜打的茄子,蔫耷耷的,不仅如此,往日热闹非凡的皇城脚下,也不见了平日里的川流不息,各种叫卖上,呼喊声都停止了,街道上不见进进出出的人群,显得一片空旷,若不是偶尔从六部衙门里走出一些穿着朝服的官儿,整个紫禁城看上去,仿佛是一座死城。
紫禁城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座落着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此时,巍峨庄严的谨身殿内,朱瞻基身着明黄色的盘领窄袖龙袍,头戴皇冠,手中的朱笔飞快的在勾勒着什么,身旁站着两个太监,一个打开奏折,一个负责大声诵读,主仆三人配合倒也默契,比起外面,这里竟没有丝毫暑气,要说这里有这个效果,还要感谢杨峥杨大人了,自上一次皇帝去了杨家府邸,对杨家避暑的工具大为欣赏,特意让他进宫了一趟,杨大人虽不是工匠,但好歹知道些理念,将自己心头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然后宫中的能工巧匠,发挥无穷的想象,将偌大的谨身殿制成了一座“凉屋”,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这个方法比“人工风扇”和“叶轮拨风”效果好得多,不论从科技角度看,还是从人文角度看,都是一种进步(哪怕后一种的进步是顺带的)。到了明代,“凉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文武官儿,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感受这里的凉意,不少文人大加赞赏,什么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虽有几分夸张,但也说到了点子上。
此时朱瞻基运笔如飞,自从着手处理汉王、赵王两个藩王后,卧榻之侧少了威胁,他处理政务起来,也是越来越纯熟,这不才大半个上午,就将挤压多日的奏折处理干干净净,直到这会儿才腾出手来,柔了柔酸麻的臂膀,一旁的太监急忙将一杯冰激凌送了过去:“皇上,吃个解解暑?“
朱瞻基看了一眼,道:“这个叫什么来着?“
那太监一笑道:“杨大人说了这个叫冰激凌,据说是鞑子的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番邦人,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国家人觉得这是个好东西,突发奇想利用冰块,加了些他尝试着在冰中添加一些蜜糖、牛奶和珍珠粉,结果,制成了这个冰淇淋。据杨大人说,吃这个特别的降暑……?“
“是么,这个杨小弟知道的还挺多?”朱瞻基听得好奇,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吃了几口,只觉得入口即化,细细品味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甜,难得是冰凉异常,在这样的炎炎夏日吃上一口,的确能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点了点头道:“此等解暑之物,也让宫中的妃嫔尝尝!”
那太监道:“回皇上的话儿,老奴已经吩咐过了,今日一早就送去了!”
朱瞻基嗯了声,快速的将手中的冰激凌吃得干净,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舒坦,点了点头,重新拿起了朱笔,道:“还有几份奏折?“
那太监看了一眼道:“回皇上的话儿,还有三份奏折?“
朱瞻基顿时松了一口气,道:“那开始吧?“
那太监却是没有动,看了一眼朱瞻基道:“皇上,这三份奏折,不需要老奴念,内阁的票拟上说了,这三份奏折,只需皇上看一下便可?“
对于内阁的票拟,朱瞻基自登基一来,就十分的遵从,闻言放下朱笔,道:“呈上来?“
那太监恭敬的将三份奏折呈上了御案上,朱瞻基皱着眉头打开,第一份奏折是今年正月完成的御制《帝训》,这份《帝训》是朱瞻基亲自所作,共二十五篇成。其篇为君德、奉天、法祖、正家、睦亲、仁民、经国、勤政、恭俭、儆戒、用贤、知人、去邪、防微、求言、祭祀、重农、兴学、赏罚、黜陟、恤刑、文治、武备、御夷、药饵。宣宗自为序,复题其后以说子孙,目的就是给后世子孙留下帝王指南,按照内阁的意思,尽快颁给皇帝的子女看看,所以这件事只需皇帝过目则好。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这奏折就按内阁的意见发下去!“
那太监应了声是,双手接过奏折恭敬的去了。
朱瞻基这时又打开第二份奏折,这奏折倒是一件大事,今年的正月初七,宣宗谕户部申明屯田之法。他说:如今海内无事,军士除按数留一部分守备外,其余应全部屯田种粮。所收足以给衣食,则国家可节养兵费用。而且,军士平日不习劳苦之事,一旦遇到征调,就会畏惧艰难,想法逃避。使他们屯田种粮,服劳役,农闲练武,也就不会产生骄气懒惰的隐患了。由兵部派老成军官提督屯田,又命御史以时巡察。此事已经过了大半年了,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内阁是想让皇帝下道圣旨去问问。
朱瞻基扫了两眼用朱笔批下了“朕已知晓“四个字,便放在了一旁,开始着手打开第三份奏折,只看了一眼,皇帝眉头就皱了起来,就在前几日,钦天监报发生日食,要说这种事情,根本不是皇帝的事情,可在百姓看来,皇帝是天子,以各种自然灾害,都认为是上天对天子的警告,其中又以日食月亏尤甚。
人们认为,天子失德则日食,刑律混乱则月食;为回应天变,朝廷应实施“救护之礼”即”食修德,月食修刑,六所以发生了日食,便被认为是皇帝失德,要举行隆重仪式,击鼓行礼,并纠正错行,也就是皇帝得检讨自己,然后再给上天写一份检查,向老天爷说出自己的错误,好让老天爷不要降罪。
要说这样的事情,本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愚昧的百姓不知道这些自然现象而已,不过也幸亏百姓不知道,若是人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皇帝做了什么对不起上天的事情,而是一种自然之像,对天子的敬畏之心也会少了许多,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明知道这是骗人的把戏,却大肆宣扬,说到底就是为了治下的百姓对天子多一份敬畏之心,可此事倒也麻烦,需要皇帝大张旗鼓不说,还要写几篇好得不行的文章捎给老天爷,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
其中不少大臣也就皇帝是否这么做。展开了争论,不少大臣认为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天狗食日而已,不必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不说,还没什么实际效果,这个以户部反应的最为强烈,而以言官为首一些官儿则认为,这是上天对大明下的警告,皇帝作为天子,必须要做出检讨,否则将会有更大的灾难,双方争论不休,最后将此事推给了内阁,内阁采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觉得这事户部所言是言之有理,而言官也是大有道理,中和的话,就是此事不需要大操大办,只需派个人儿写几篇华丽的篇章,然后交给皇帝烧给老天爷就好了,让老天爷好知道皇帝忏悔的心思就好,这法子立即获得了户部、言官的一致同意。
事情算是解决了,可人选又引起了争论,这算不上一个讨好的差事,可办好了倒也有些好处,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能做到的,没有绝佳的文采,是写不来这马屁词儿的。所以争论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
第一人选自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马愉了,此人临朐县朱位村人,其先祖为汉代马援,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为伏波将军,助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尚自称为“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近生珍,珍生庆,庆生天驷,天驷生景信,景信生士贤,士贤乃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
马愉二十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中山东乡试第三名举人,时年二十六岁,在山东士林中,极有威望,也是当年被看好中状元人选,而马愉也是以此为目标,第二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
注解:历来著文者,皆云马愉为明代江北第一名状元,其实不然,例如早马愉三十年中状元的韩克忠,即为山东武城人。后人不详考,便将江北第一位以制科得状元者为江北第一位状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