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逍遥江山 > 1736章: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

1736章: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后那的半个半个世纪里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迪亚士的探险队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并进入印度洋;至此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沿迪亚士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葡萄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由于郑和的航行没有将明帝国发展成为领土广大经济繁荣的国家:这支仪仗队并没有军事使命,也没有将它发展的贸易扩张为大规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随着明朝海禁的开始,亚洲失去了在技术上可行的远望:发现新大陆和环游世界,从而慢慢衰落,从而为了保卫家园,不得不组织反击战,可以说这一切从郑和下西洋后便凸显了出来,如今他在阴阳差错之下来到了这个时代,一个足以做出改变的时代,难得的是他多了五百年的见识,让他面对这一次的历史缝隙难以无动于衷,他能做的和要做的都十分简单,那就是让大明的宝船不仅仅停留在第六次,第七次,而是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百次、千次永远这么航下去,那怕走到世界的尽头,也永不停止。

    但在大明这个国度里,从来都是在改革家逝世、被废黜、被罢职后半途而废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在这场利益的博奕中,因亲缘,因地缘,常常会结成利益集团。比如春秋战国私家(大夫)对抗公家(中央),致使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七雄并立。而一但这些利益集团的权利稳固后,他们的中央依然要再次选择改革,调动生产积极性,谋求更大的发展。春秋魏有李悝、赵有公孙仲、楚有吴起、韩有申不害、齐有邹忌、燕有乐毅、秦有商殃,皆此因。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样的局面他自然不想看到,这也是他为何极力说服内阁答应将西洋的十分一宝物送给皇室,因为他明白,任何的改革,任何大事能否长久,说到底就在于一个“利”字,大海航时代也好,郑和下西洋也罢,说到底都逃不过这个字所带来的隐患,他自问没这个本事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可要说处理好这个“利”字,他自信还有几分信心,永乐年下西洋,皇室一家独大,天下官员、豪门、商家、地主迫于皇权,敢怒不敢言,眼看着西洋下了六次,一旦朱棣人死如灯灭,往日辉煌的西洋之行,竟在瞬间搁置了六年之久,天下官员,豪门、商家、地主纷纷言及西洋之罪,让好好一个西洋之行,愣是被定上了祸国殃民之举大帽子,永世不得翻身,出现这种结果,固然是西洋之行耗费了国力,可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这个“利”字没有分配均匀呢?

    “利”《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足见“利”字之厉害,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最适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没有利,乃至损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会损害到他,这种有损另外一人的利,并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义;这里的利,是两利,彼此间都有利,才够得上利。永乐以天子至尊,自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西洋壮举只有六次便戛然而止,不经如此,天下的官员、豪门、商家、地主因西洋之行所获取的利益尽数归了皇室,从而不满,变成打击,演变到最后,变成了致命的摧残了,这样的局面,再想下西洋,除了均衡各方利益外,别无他法,他相信,西洋之利只要能让所有人都从中拿到好处,才算是最稳当的,有钱大家赚的买卖才能最为长久,各方都均衡,各方都参与,所以他先让皇帝开了海禁,方便天下商家,渔民,其次罢黜朝贡,功在利国利民,其次分十分之一给皇室,旨在给西洋好处,最后兴盛市舶司,算是满足天下官员,使得天下商家都有钱赚,不至于因为利益不均衡,跳出来惹是生非,可以说他的西洋之行,求的是一个“稳“一个”久“字,只可惜这一番宏图伟业,未必人人都能看得明白,西洋的宝物十分之一,若能拍卖,是不少,可若细细想来,杨峥用这十分之一的宝物,买了一个天大安稳,试问若皇室与天下争夺利益,无论是豪门,还是地主,甚至天下官儿又有几个能得到其中好处呢,他敢说一个都没有。

    但这样的结果无疑是让西洋之行,重走永乐的老路,最终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是祸国殃民之举,他杨峥虽不顾及名声,但也不想被人指着鼻子辱骂祖宗,所以在他思索开海禁,下西洋之前,就已经作出了各方利益均衡的局面,但他还是忘记了一点,他能有这番见识,明白利益均衡的道理,说到底是他多了五百年的见识,已经看到过大航海时代给国家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离不开不断吸收先进理念,而这一切陆地给的十分有限,唯有海洋才能承载着这一切,只可惜这个简单的道理,除了少数人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外,天下众人看不明白的不少,他们的目光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惊叹那里的美丽,那里的繁华,却忘记了世间还有更大的天空,还有更大的舞台,更好,更多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可这一切他们都不懂得去寻找,甚至当这些好处出现的时候,他们因为自己的固步自封,没有寻找大蛋糕的能力,给予沉重的打击,一切新鲜的东西,长久的东西都是国之弊端,需要除去弊端,最终演变为双方的争斗,新的东西,因为根基薄弱,能力不够强大到摧毁一切旧的东西时,终究是泯灭,这一点从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可见端倪,那时候他在前世的时候,听高中老师讲解的时候,总是有些忍不住会问,为何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初见了端倪,就是不能壮大呢,要知道,那时候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上的封建束缚有了松弛,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却极稀微。

    某些经济作物中、在新垦区以及在富裕棚民中,有了一些雇工经营。力农致富的人家曾不断涌出,但他们也不断地转化为新的地主和旧式富农,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可结果却让人惋惜,起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可随着年月的流失,他的见识也增长了不少,再回过头去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由于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组织靠直接向全国小农阶层抽税来维持。在那个时代尚无现代经济理论,国家计税毫无科学依据,只能简单向全国平均摊派,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对社会经济并无积极作用。财政税收又多被用于奢侈挥霍或豢养军队,巨额财富无法回到正常的经济流通领域,民间经济即不能从中获利,私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本自然无从积累,从而达不到各方利益的均衡,天下利益就这么多,各自的归属也已明确了,你想要另类,索取更大的利益,如此一来,必然打破了天下利益的均衡,导致的结果是你多了一份,必然就有人少一份,少了人必然会跳出来,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薄弱的,可一群人那就是强大了,当他们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必然发起攻击,先前他们或许是弱了些,可由于他们底子厚,根基深,人数多,最终的结果,在利益不均衡,不够稳,不够长久的情况下,任何的新生力量都会随之灰飞烟灭。

    那怕是侥幸活下来的,也会迫于对方的力量强大,不得不改头换面,久而久之,原先的那点既得利益也消耗得干干净净,就此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