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 1913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
况钟冷笑了声道:“你们是第一天认识我况钟么?“
众人心头一惊,彼此看了一眼,最后把目光看在赵枕的脸上,那意思很明显,赵大人你可以要顶住了。…頂點小說,
事关自己的乌纱帽,赵枕不得不咬牙继续面对况钟,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大人这么做,我们无所谓,可大人想过没有,苏州治下有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和太仓州七个县,要管理的地方太多,知府大人再能干,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吧,自大人弄什么考核法以来,罢免的官儿可不少,再罢免下去,难不成苏州大小事情你一个人做了,耽误了大人的事是小事,耽误了朝廷的事情,是什么后果不用我多说,大人应该比我们更清楚?“
况钟点了点头道:“这的确是个麻烦事,我再能干,也是一双手,一双脚做不出那么多的事情,罢免了你们的确是个麻烦事?“
众人一听这话儿,顿时面露喜色,一个官儿道:“可不是么,大人留下我们,还能替大人分担些?这样也好过大人一个人去亲力亲为啊,大人该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吧?”
另一个官儿道:“怎么死的?”
刚才说话的那官儿道:“你没看陈寿的三国志么,<<三国志>>上明确记载的孔明六伐中原的事。话说,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这话儿是什么意思啊?”另一个官儿问。
刚才那个官儿翻了一个白眼道:“你傻啊,这还不明白,诸葛亮就是什么事情都做,连仗罚亲兵这等小事,都亲自去监督,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呗!“
“累死啊,这可不好,大人如今可是我们苏州的百姓支柱,你老人家可不能有事,要不然我们都没法交代了,你看这事儿要不就算了吧,苏州那么大,知府的事情那么多,大人也不能全做了不是,咱们虽不是什么清官干吏,可跑腿的事情还是能做一些的,对大人多少还有些用处?”
“就是,大人没必要干净杀绝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另一个官儿道。
“哼,你们放心,我不会让你们这么快走的?活儿还没干完呢,哪能就这么走了呢,你们说的对,苏州太大,知府的事情太多,我就算再能干,也不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这事儿还得你们去做……?“况钟冷笑了声道。
众官儿听到了这话儿,彼此丢了一个眼神,心说:“看到没有,知府大人是离不开我们的,事情这么多,总得有人去做,咱们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众官儿心领神会,正要离去,可况大人没有发话,众官儿也不好立即就走,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况且人家在苏州这两年,况钟与巡抚周忱悉心商议筹划,上奏书免除七十多万石。凡是周忱所做的善政,况钟都协力促成。所积蓄的济农仓粟米每年有数十万石,赈救灾荒之外,还用它代替民间为官府办治的物品和拖欠的租税。他治理政务,细致全面周密。曾经设置两个簿册记载民间的善恶,以施行劝勉和惩罚。又设置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弄奸作假。设置纲运簿,防止运送的入侵占偷盗。设置馆夫簿,防止不合理的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除豪强,培植良善,百姓像神人一样尊奉他,这样的人在苏州百姓,在朝廷的眼中,那就是公众无私的表率,是不存在收取好处,一旦他对你有什么不好的评价,没人不相信,人都说做清官没什么好处,实则好处可不少,至少朝廷和百姓对清官是绝对的信任?“
等了一会儿,才听得况钟道:“从今日起,你们的班找上,不过这官职么,按照本官制定的考核法,该罢免的还是罢免?”
此话一出,众官儿立即哗然,一个胆大的道:“大人您这样不符合规矩,本朝就没这么干的?“
“对,你这是标新立异,破坏祖宗规矩,本朝哪有这样的处罚!”众官儿纷纷叫嚷道。
况钟嘿嘿一笑道:“标新立异,破坏祖宗规矩,这话儿从何说起,大家也是官场众人,怎么就这么不长记性呢,要说这规矩是我独创的,那你们可冤枉我了,我自认做个知府还算不错,可要说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你们可就太抬举我了?”
“你,你少来,这法子不是你想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一个官儿大声道,反正已撕破了脸皮,也就没谁怕谁怕谁了,更何况自己身后还站着一帮同仇敌忾的官儿呢?还怕他不成。
况钟不急不慢的道:“说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无不可,最近我夜诵《tai祖实录》,看tai祖皇帝当年可就是这么处罚官儿的,你们说本官这算不算是遵循了祖宗个规矩呢?“
众人一听顿时面色大变,他们都在官场混了多少年,那还不不知当年洪武爷的手段,只是日子长了,大都有些陌生,此时经过况钟提起,那场早已忘记了噩梦登时被他们从遥远的记忆中拉了回来。
大明建国不久,由于朱元璋时代刑罚过于严酷,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就是一路追随的功勋都下场凄惨,更别说在朝中只因为科举做官的,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当时官员们辞官的辞官,装疯的装疯,以至于偌大的大明朝廷,竟是常常遇到找不到人当,许多府衙、郡县的衙门竟无人办公。鉴于此,朱元璋突发奇想,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戴着镣铐继续留任。洪武年间,在各级府衙中,这种戴罪办事的人,一度达到三百二十八人之多。于是,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问案时铁面无情,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直到做到死的那天,这一壮举对大明的官员来说,是一场最不愿意想起的噩梦,大多数都选择了遗忘,此时一听况钟竟要用这种最不愿意接受的法子,对他们进行处罚,自是没人答应,这会儿也顾不得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与况大人争论。
“这法子还真绝?“隔壁的杨峥与高航相识一笑,彼此自言自语的声。
杨峥心道:“是够绝的,只可惜不够用?”由于朱元璋对官员的吹毛求疵,弄得大明上下无人做官,到了后期几乎是无官可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除了朱元璋一次又一次的亮起屠刀外,最多的原因在于朱元璋对那个时代官员的要太高,高到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用前世杨峥看到的一篇文章上的话儿来说,朱元璋的指导思想违反了基本的人性和社会规律——你非要让不是圣贤的人去做圣贤,最终的结果就是非但得不到圣贤,反而连正常人也得不到了,只能得到魔鬼!而如果你把人们当正常人来看,用对付正常人的办法来激励、约束、鞭策他们,你至少可以得到正常人,如果政策和运气不错的话,也许还可以得到一批好人。”不是圣人的官儿,都都被杀了,而天下圣贤没几个人,杀到最后,泱泱大明竟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官儿来替皇帝管理百姓,迫使皇帝不得不想出了这么一个让人觉得无奈的法子?
一番争论后,见知府大人根本就没有收回的意思,一个个不知该如何是好,唯有可怜巴巴的看着赵枕。
赵枕面色苍白,他自幼颖敏,力学不辍。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乡试中举,永乐二十二年会试夺得第二十七名,于永乐二十二年三月初一考中了进士,因为人还有些才干,被人举荐来了苏州城做了一个八品主簿,官职虽小了些,可也有些历练的地方,三年后吏部考核,还算满意,擢升为苏州吴县县令,正儿八经的七品官职,虽比不了同科飞黄腾达的师兄师弟,但好歹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他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做个知州、知府,身子巡抚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了这份雄心,与吴县的政务上,他还算不错,整饬吏治,严整贪渎,颇有几分成效,与苏州城也有些薄命,三年后朝廷考核,不知是不是因朝廷没人帮着说话,还是他这点事迹不足以引起朝廷大佬们的关注,给出的考评竟是中等,继续原地留任?
--
-->
况钟冷笑了声道:“你们是第一天认识我况钟么?“
众人心头一惊,彼此看了一眼,最后把目光看在赵枕的脸上,那意思很明显,赵大人你可以要顶住了。…頂點小說,
事关自己的乌纱帽,赵枕不得不咬牙继续面对况钟,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大人这么做,我们无所谓,可大人想过没有,苏州治下有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和太仓州七个县,要管理的地方太多,知府大人再能干,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吧,自大人弄什么考核法以来,罢免的官儿可不少,再罢免下去,难不成苏州大小事情你一个人做了,耽误了大人的事是小事,耽误了朝廷的事情,是什么后果不用我多说,大人应该比我们更清楚?“
况钟点了点头道:“这的确是个麻烦事,我再能干,也是一双手,一双脚做不出那么多的事情,罢免了你们的确是个麻烦事?“
众人一听这话儿,顿时面露喜色,一个官儿道:“可不是么,大人留下我们,还能替大人分担些?这样也好过大人一个人去亲力亲为啊,大人该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吧?”
另一个官儿道:“怎么死的?”
刚才说话的那官儿道:“你没看陈寿的三国志么,<<三国志>>上明确记载的孔明六伐中原的事。话说,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这话儿是什么意思啊?”另一个官儿问。
刚才那个官儿翻了一个白眼道:“你傻啊,这还不明白,诸葛亮就是什么事情都做,连仗罚亲兵这等小事,都亲自去监督,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呗!“
“累死啊,这可不好,大人如今可是我们苏州的百姓支柱,你老人家可不能有事,要不然我们都没法交代了,你看这事儿要不就算了吧,苏州那么大,知府的事情那么多,大人也不能全做了不是,咱们虽不是什么清官干吏,可跑腿的事情还是能做一些的,对大人多少还有些用处?”
“就是,大人没必要干净杀绝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另一个官儿道。
“哼,你们放心,我不会让你们这么快走的?活儿还没干完呢,哪能就这么走了呢,你们说的对,苏州太大,知府的事情太多,我就算再能干,也不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这事儿还得你们去做……?“况钟冷笑了声道。
众官儿听到了这话儿,彼此丢了一个眼神,心说:“看到没有,知府大人是离不开我们的,事情这么多,总得有人去做,咱们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众官儿心领神会,正要离去,可况大人没有发话,众官儿也不好立即就走,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况且人家在苏州这两年,况钟与巡抚周忱悉心商议筹划,上奏书免除七十多万石。凡是周忱所做的善政,况钟都协力促成。所积蓄的济农仓粟米每年有数十万石,赈救灾荒之外,还用它代替民间为官府办治的物品和拖欠的租税。他治理政务,细致全面周密。曾经设置两个簿册记载民间的善恶,以施行劝勉和惩罚。又设置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弄奸作假。设置纲运簿,防止运送的入侵占偷盗。设置馆夫簿,防止不合理的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除豪强,培植良善,百姓像神人一样尊奉他,这样的人在苏州百姓,在朝廷的眼中,那就是公众无私的表率,是不存在收取好处,一旦他对你有什么不好的评价,没人不相信,人都说做清官没什么好处,实则好处可不少,至少朝廷和百姓对清官是绝对的信任?“
等了一会儿,才听得况钟道:“从今日起,你们的班找上,不过这官职么,按照本官制定的考核法,该罢免的还是罢免?”
此话一出,众官儿立即哗然,一个胆大的道:“大人您这样不符合规矩,本朝就没这么干的?“
“对,你这是标新立异,破坏祖宗规矩,本朝哪有这样的处罚!”众官儿纷纷叫嚷道。
况钟嘿嘿一笑道:“标新立异,破坏祖宗规矩,这话儿从何说起,大家也是官场众人,怎么就这么不长记性呢,要说这规矩是我独创的,那你们可冤枉我了,我自认做个知府还算不错,可要说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你们可就太抬举我了?”
“你,你少来,这法子不是你想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一个官儿大声道,反正已撕破了脸皮,也就没谁怕谁怕谁了,更何况自己身后还站着一帮同仇敌忾的官儿呢?还怕他不成。
况钟不急不慢的道:“说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无不可,最近我夜诵《tai祖实录》,看tai祖皇帝当年可就是这么处罚官儿的,你们说本官这算不算是遵循了祖宗个规矩呢?“
众人一听顿时面色大变,他们都在官场混了多少年,那还不不知当年洪武爷的手段,只是日子长了,大都有些陌生,此时经过况钟提起,那场早已忘记了噩梦登时被他们从遥远的记忆中拉了回来。
大明建国不久,由于朱元璋时代刑罚过于严酷,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就是一路追随的功勋都下场凄惨,更别说在朝中只因为科举做官的,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当时官员们辞官的辞官,装疯的装疯,以至于偌大的大明朝廷,竟是常常遇到找不到人当,许多府衙、郡县的衙门竟无人办公。鉴于此,朱元璋突发奇想,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戴着镣铐继续留任。洪武年间,在各级府衙中,这种戴罪办事的人,一度达到三百二十八人之多。于是,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问案时铁面无情,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直到做到死的那天,这一壮举对大明的官员来说,是一场最不愿意想起的噩梦,大多数都选择了遗忘,此时一听况钟竟要用这种最不愿意接受的法子,对他们进行处罚,自是没人答应,这会儿也顾不得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与况大人争论。
“这法子还真绝?“隔壁的杨峥与高航相识一笑,彼此自言自语的声。
杨峥心道:“是够绝的,只可惜不够用?”由于朱元璋对官员的吹毛求疵,弄得大明上下无人做官,到了后期几乎是无官可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除了朱元璋一次又一次的亮起屠刀外,最多的原因在于朱元璋对那个时代官员的要太高,高到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用前世杨峥看到的一篇文章上的话儿来说,朱元璋的指导思想违反了基本的人性和社会规律——你非要让不是圣贤的人去做圣贤,最终的结果就是非但得不到圣贤,反而连正常人也得不到了,只能得到魔鬼!而如果你把人们当正常人来看,用对付正常人的办法来激励、约束、鞭策他们,你至少可以得到正常人,如果政策和运气不错的话,也许还可以得到一批好人。”不是圣人的官儿,都都被杀了,而天下圣贤没几个人,杀到最后,泱泱大明竟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官儿来替皇帝管理百姓,迫使皇帝不得不想出了这么一个让人觉得无奈的法子?
一番争论后,见知府大人根本就没有收回的意思,一个个不知该如何是好,唯有可怜巴巴的看着赵枕。
赵枕面色苍白,他自幼颖敏,力学不辍。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乡试中举,永乐二十二年会试夺得第二十七名,于永乐二十二年三月初一考中了进士,因为人还有些才干,被人举荐来了苏州城做了一个八品主簿,官职虽小了些,可也有些历练的地方,三年后吏部考核,还算满意,擢升为苏州吴县县令,正儿八经的七品官职,虽比不了同科飞黄腾达的师兄师弟,但好歹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他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做个知州、知府,身子巡抚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了这份雄心,与吴县的政务上,他还算不错,整饬吏治,严整贪渎,颇有几分成效,与苏州城也有些薄命,三年后朝廷考核,不知是不是因朝廷没人帮着说话,还是他这点事迹不足以引起朝廷大佬们的关注,给出的考评竟是中等,继续原地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