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清和县主 > 142、请辞官职

142、请辞官职

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宣武五年十二月, 保宁侯商铎当朝请辞宰相之位。

    满朝哗然。

    自皇上登基以来,保宁侯府可谓“合家顶戴, 满门朱紫”。

    商铎本人更是公认的“甚为宣武帝倚重,凡军国大事,皆奉旨商度, 简任机密。”

    如今圣上亲政不过半年, 保宁侯居然要请辞?

    大朝之上禁不住一阵倒吸气的声音, 然后无数眼光聚集在保宁侯身上。

    当然, 保宁侯的三个儿子, 和亲家谢羽册, 也都接受了一轮轮朝臣们目光的洗礼。

    商铎对着御座上的皇上再施一礼:“臣旧疾复发,实无力任宰相一职,唯恐延误军国。”

    皇上缄默。

    就算这是他跟保宁侯提前商议好的,但在这大朝之上, 万人至巅。他望着请辞的舅舅, 仍是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孤单和疲倦。

    皇上的沉默, 令众臣工惶恐不已。

    这会子连眼珠子也不敢乱转了,俱是躬身等皇上的旨意。

    终于皇上开口了:“保宁侯为相四年余, 日侍内值,自朝至暮,岁无虚日,间有待至一二鼓。”

    皇上声音中甚至流露出难以自持的一抹沉郁:“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正资倚任,器量纯全, 抒诚供职,乃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满朝文武再次悄悄的倒吸一口气:皇上才登基五年,亲政半载,如今这大臣中第一人的名号就先给了保宁侯,可见器重。

    商铎心中也颇为沉重,跪了道:“臣愧对皇上赞誉。”

    皇上轻轻摇了摇头:“朕体恤保宁侯旧疾复发,准起请辞宰相一职,加封其正一品太子太傅,加封侯爵为公爵。”

    满朝文武第三次倒吸冷气:这寒冬腊月的,被惊得吸好几口冷气,真是可怜大家伙,喝西北风都快喝饱了。

    震惊过后,朝堂之上皆是一片艳羡的眼神:皇上赏起自家舅舅来真的是大方至极!

    虽说退了宰相的实缺,但加封了正一品太子太傅的虚衔,表明保宁侯仍然可以行走于皇宫朝堂,置喙国事。

    当然最令人震惊的还是给保宁侯的爵位升级。

    本朝自太祖肇基,定鼎京城以来,列爵十等。且为避免尸位素餐,无有世袭罔替的爵位。

    必得子孙有德善勋劳者,量其等而锡之爵。

    也就是说,子孙可以袭爵,但每回都得被削一削,基本上五代后就变成了光头。

    譬如荣国公身后,贾赦不过袭了个一等将军,可见本朝爵位之珍贵。

    保宁侯这侯爵本就是不降而袭,已然是罕见的恩典,如今居然倒过来加了一级,实在是圣恩滔天!

    有记性好的大臣想起,当日商太后加封圣母皇太后时,皇上曾向先皇提过,封两位太后母家为国公,正如皇后母家一般。

    然先皇思及,楚太后母家乃伯爵府,向来无功,不宜跳级加封为国公。

    而商太后则是以妾妃之身进位太后,其母家也不宜压着母后皇太后加封,故而都拒绝了。

    然而五年后,皇上到底还是给了商家国公之位。

    商铎跪拜如仪:“臣叩谢圣恩。”

    至此,才有些脑瓜灵光的大臣,想起皇上近来曾赐予保宁侯府的太医,以及当年保宁侯被先皇一把剪子把手戳了个对穿,以至于三个月都得带着儿子代为写字之事。

    不,现在该叫保宁公了。

    诸人这才明白商铎今日的请辞,想来是君臣间的默契。

    随后不由有许多位高的朝臣,心中火热:这空悬的宰相之位,说不得他们可以争一争!

    然而不过片刻后,皇上一盆冷水就把大家伙泼了个透心凉。

    皇上直接撤掉了宰相之位,着六部尚书同为军机大臣,共议国事。

    相当于把宰相的权利一分六份,各归于六部。

    行了,那大家也别争了,都洗洗睡吧。

    保宁侯当朝领了圣旨,自然有灵醒要讨好的内监,悄悄把消息传给了在外侍候之人。

    消息传回保宁侯府时,商婵婵与黛玉正在江氏跟前说起年节之事。

    进了腊月,转眼就是新岁。

    这也是黛玉入门接手家务后,第一次筹备年节。

    听下人进来回了此事,江氏怔怔片刻,眼中禁不住一湿:“好了,从此后便得平安了。”

    这些年的风霜雨雪,荣耀富贵,拿血拿命奋力搏过,终于得了圆满的收梢。

    世事经历一遍,才知道,唯有家人和平安二字最重要。

    商婵婵笑劝道:“娘亲的诰命再升一等,可不是要喜极而泣了。”

    黛玉这里则细心递上一盏茶,江氏接在手里笑骂道:“都快出嫁的姑娘了,还这般口无遮拦,连你娘都敢打趣。”

    江氏呷了一口茶,搁下杯子,这才一手拉了女儿的手,一手拉了儿媳的手,嘱咐道:“有些事你们大约也知道。既然老爷是旧疾复发退了下来,待到了明年,我们夫妻少不得要久居江南养病。”

    “日后你们定要相互关照,彼此扶持。”

    黛玉和婵婵都点头应下。

    “娘亲跟爹爹又不是这几日就往江南去,何必现在就说这些话?”商婵婵见江氏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就继续开解了两句。

    江氏一笑:“为女儿担忧的心境,你们此刻不懂,非得来日自己做了父母才能明白其中滋味呢。”

    半年后。

    宣武六年六月。

    近两月来闽地捷报频传,时近一年的布局鏖战,除了地势最险要,最难攻破的凤山城外,其余三城终于一一收复。

    南渥南邵国颇有望风披靡之态,唯有一些残余顽抗的余逆,分成小股深入山林中,时不时要出来捣捣乱。

    皇上的旨意是,凤山城绝对要拿回来。而其余的匪贼,就算不能绞杀殆尽,也要将这些人彻彻底底赶出闽地,让他们到海上流浪去。

    谢翎此次的军功也算是拿了一半。

    连谢羽册与商铎私下里喝酒,都不免感慨:“这从军打仗,除了本事,也得看命。”

    论起来,谢翎自然不如父亲兵马娴熟。

    然而天时人和,使得他在一年内就荡平了大半闽地叛乱。

    谢羽册为儿子骄傲之余,难免也有些感慨伤怀: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偏最后一次战败归朝。

    商铎安慰亲家道:“皇上心里都明白,你那是叫周家兄弟坑了。且当时先皇还在,朝中人心浮动,哪怕我跟林如海在京中,一个做宰相一个做户部尚书,给你的助益也有限。”

    当时商铎还在天天被太上皇拎过去骂呢,自己都满头包。

    且他与林如海到底是文臣,隔行如隔山,能保证的不过是闽地的军需,别的都帮不上什么。

    商铎拍了拍亲家的肩膀:“那小子若不是有你这个亲爹坐镇兵部,事从权益,战事哪里就有这么顺利?”

    顿了顿又道:“战时也罢了,待谢翎归朝,我劝你也跟我一般,退下来歇歇吧。”

    谢羽册点头,深以为然:“这一年来,皇上也着意提拔了许多武将。

    等翎儿从闽地回来,我自然要退下去。我还不比你,若是我抓着兵权不放,只怕要牵累太子殿下了。”

    三月前,宣武六年春,皇上昭告天下,册立大皇子为太子。

    至此国本已定。

    自商铎从宰相之位退下,谢家父子又有兵权在手,京中俨然将承恩公府视为第一世家,百般奉承。

    简直让谢羽册如坐针毡。

    只是现在儿子还在闽地,他不得不在兵部坐镇。

    待来日谢翎还朝,他估计跑的比商铎还快。

    此时谢羽册先将这些事儿抛开,问道:“你的手如何了?翎儿每一封家书都要问及此事。还从闽地寻了当地的医生和偏方。”

    商铎哈哈一笑:“难为他想着。”

    谢羽册看了看商铎右手心的伤疤,奇道:“你这一道伤痕竟似比去岁还重了些,倒也奇怪。”

    商铎漫不经心似的:“大约是用药的关系吧。”便将此事岔了过去。

    只自斟自饮了一杯道:“我这里只盼着你儿子早日回来,咱们两家完了婚事,我好安心往江南去养病。”

    谢羽册点点头:“也是,只要在京中,总有忙不完的事儿。虽说你如今只上大朝,但皇上也是至少隔一日就叫你入宫,商议些事务。”

    “皇上信重是好事,但落在旁人眼里,不免说你是个‘隐相’,人不在其职,却占着其位。”

    商铎颌首:“这朝上能臣比比皆是,三年一科举,也有的是贤能之士。只是……”

    说到这儿,商铎止住不言,谢羽册倒是也听得懂。

    皇上生性多疑狭隘,遇事还是喜欢将商铎等从前信任的臣子叫进来商议。也算是先皇留给他的后遗症之一。

    在商铎看来,皇上也有些自误了:当年是国有二主,他只信赖忠心自己的臣子无可厚非。

    可现在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所有朝臣自然会尽力为他做事。说句难听的,也没别人可效忠不是。

    实在无需这样疑心深重,以至错失贤良。

    只是这话连商铎也不能,不敢开口劝说。

    好在皇上虽文治武功不如先皇年轻时,到底也是个合格的守成之主。

    如今各地已安,宇内清明,除了闽地外无甚大事。皇上这般心性倒也无甚大碍。

    商铎不愿再想朝政之事,于是换过儿女话题来说。

    “闽地有捷报,婵婵是最高兴的。现在也有兴致,在家里弄了各色花在点茶,白糟蹋我们家那些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