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泽仁沉吟道:“明知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识忘却修行事,自甘为凡人行走红尘,这枚灵丹不好送上啊。”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测,他若来取,就让他取,他若不来,就待他取,你自守好历代祖师之托即可。”
……
守正与泽仁在祭风台前对话的同时,昭亭山腰的翠亭庵旁,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游玩路过,正在庵堂前驻足,给儿子讲述这一座庙的历史。她叫柳菲儿,是芜城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儿子随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岁,长的非常乖巧可爱。
这座翠亭庵,原先是芜城市区中的一座送子观音庵,前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芜城市将观音庵所在的状元路改造为文化一条街,扩建后的大街恰好穿过寺庙原址,于是那座庵堂被拆了。
提起那座送子观音庵,芜城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它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历尽风雨沧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几十年遭遇的两次“劫数”,人们还记得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庙里的菩萨被搬走了,庵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儿园。大约过了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儿园又变成了观音庵,重塑了菩萨。
但是好景不上,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改造,这座观音庵最终被拆除,从芜城市区消失。
围绕着这座小庙的去留,当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佛教协会和史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指出,这座小庙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芜城的历史地位却很重要,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年。
据说唐初之时,芜州百姓见到观音菩萨在昭亭山中显灵,当地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萨显灵的山腰捐造了这座庙。到了高宗年间,山中又有绿雪仙人显灵,一夜之间这座庙凭空出现在芜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芜州地方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说当时掌权的武则天听闻此事,下诏册封绿雪为山神,并懿旨敕令芜州府建造佛门九林禅院。
传说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古迹实证。在昭亭山脚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废弃破败,里面有一尊彩绘塑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昭亭山神绿雪之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考古学家鉴定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后来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东西配殿,将神祠后面山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围到院中,成了旅游局下辖的一个风景名胜点。现在的野桃林叫神树林,雪溪泉叫神水泉,请名家题字刻石立于当地。
有关的古迹不止这一处,芜城市西北郊的旧城区中还有一座九林禅院,寺名是武则天凤笔亲题,门前一株龙柏据说是唐代国师善无畏亲手所植,考其树龄也确实接近一千三百年。
根据史志传说以及古迹考证,芜城市文化部门最终决定“还原”千年之前的历史原貌,在昭亭山腰一处相对的开阔的缓坡上重建翠亭庵,便是柳菲儿与柳言成母子现在看见的这座庵堂。
观音庵的城中拆除与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芜城前任市长风怀远任内发生的事。据说当年风怀远听了文化部门的意见,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观音庵,但看了新城区规划图,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倒是其次,还牵涉到交通改造与道路拓宽、城区下水道及管网的铺设规划。他的意见也是拆除,同时建议按历史传说在昭亭山重建。
“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请菩萨上山吧!按古代传说,观音菩萨是重归故地,谈今天的事情,也能给昭亭山风景区做点贡献。”——这是风怀远在讨论会上,说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这座观音庵历史虽悠久,但其建筑是近代重修的,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就地拆除了,然后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称也从“送子观音庵”恢复为史志记载的“翠亭庵”。
寺庙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不公开宣传,暗中也要考察风水。芜城最大的实业家、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是新建翠亭庵最大的捐资人,当时也是他负责选址。张荣道对翠亭庵“点坛基”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了一个叫风君子的人来看,最终确定了正殿法坛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小仙童清风施法移庵出山,芜州百姓以为神迹。一千三百多年后,翠亭庵又回到了原处,这回没用什么移转空间的大神通,就是一纸文件。
千年之前的传说看似遥不可及,但与当代人却有着千丝万缕、无形中割不断的联系。芜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柳菲儿,就是唐初建造翠亭庵的柳家后人。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庵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与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庵前实地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历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字,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柳菲儿解释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讳呀,为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说不清,柳菲儿正在很耐心的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穿着紫绣黑底唐装,从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丽可爱,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见得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头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块石头,感觉却大不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山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土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臂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黎,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地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去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无非是陵地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潜龙渊,我小时候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提诗,几百年了,墨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得那首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萧云衣瞪大眼睛夸张道:“哇,有神龙啊!”
风君子:“那地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得清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首。”
风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白比?……前面就是翠亭庵,过了翠亭庵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云衣:“翠亭庵?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它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庵。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庵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能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烟。”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瞧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这些话的态度语气,有人可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
风君子不笑了,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的不错,我从小就有这个毛病,所以既招人喜欢,也有人看不顺眼,到了三十岁才渐渐明白该如何自省。”
萧云衣:“那你怎么还这样?”
风君子一眨眼:“你问我,我就这么说,而你也愿意听,至于在外人面前就不必了。而你,是我的内人嘛!”
萧云衣被逗乐了,挽着风君子的胳膊追问道:“庙门前有个大妹子带个小孩,那也是菩萨吗?”
风君子望了一眼,松开萧云衣道:“你什么眼神?哪是什么大妹子,是我的高中班主任柳老师!”萧云衣也认出来了,前天在芜城知味楼吃饭时,见过石野夫妇和他们的孩子。
风君子快步迎上前去,离老远就低头问好:“柳老师好,您带着言成来秋游吗?”
柳菲儿看见风君子,也笑着打招呼:“带着小萧来游山吗?到芜城一趟,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但不能不来昭亭山,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没什么好看的。”
萧云衣赶紧道:“挺好的,真应该来,听风君子路上一讲,真是一座好山。”
几人聊了几句,风君子逗言成道:“言成,叫舅舅。”柳言成很听话,比这个年纪的大多数男孩乖巧多了,真的叫了他一声舅舅。
风君子与萧云衣是从山上下来的,打完招呼之后,柳菲儿带着小言成继续上山。风君子很有礼貌的侧身站在庵门前目送,萧云衣拍着他的肩膀道:“你对老师很尊敬啊,但她也没看见。”
风君子:“尊敬是应该的,与她看见看不见有什么关系?”
萧云衣好奇的问:“你怎么逗言成叫你舅舅,不叫叔叔呢?”
风君子咧嘴答道:“叔叔是论婆家的辈份,舅舅是攀娘家的亲戚。言成不仅是柳老师的儿子,也是我同学石野的儿子,名字还是我起的呢。”
萧云衣仍然很好奇的问:“柳老师有四十了吧?怎那么年轻,看上去真像你的大妹子。”
风君子:“她比我大八岁,比你大十七岁,真是驻颜有术,简直让人怀疑她吃过什么仙丹灵药?”
萧云衣打趣道:“你喜欢翻道藏,看到过什么驻颜术吗?”
风君子半开玩笑道:“当然有了,想学吗?我现在就可以教你。”
萧云衣:“当然想学,你快说!”
风君子故作神秘的一摊双手:“世上最好的养容妙术,就是我们的空空妙手,驻颜从搓手心开始,我教你一种最简单的采日餐霞之方。”
他讲了一套法门,谈笑之间也不知真假,据说人人都可以习练——
晴朗无风的清晨,洗净双手与面部,选择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面对日出时的朝霞站立,放松身心,屏去杂念调息入静。怎么衡量已经达到先“入静”再“入境”的状态呢?有一条标准。
眼帘似闭非闭,既像是睁眼看见了霞光又像是闭眼感觉到了霞光,若已经忘了自己是睁眼闭眼,眼帘微闭却能真切的“观想”霞光升起,达到“无差别”的状态,就说明已经入境。
在这种状态下,霞光温暖带着生发之气,不仅能沐浴全身,且无形中仿佛能照透周身。意念轻柔聚身中霞光不散,凝练与炉鼎一体,这就是“采日炼形术”。如果开口吞朝霞,舌下生玉液,随之送服,就是“餐霞辟谷术”。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入门法,至于炼完有什么效果、是否能入门径?只有炼习的人自己清楚,但它没有坏处,谁都可以习练。收功之后可以再加一段动作,手心相对轻轻的搓,搓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不必太久太用力。
然后以双手轻轻揉脸,也是揉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这就是养容之方。——若坚持习练自有奇效!
萧云衣听完之后将信将疑:“说的跟真的似的,你自己有没有炼过?”
风君子:“有啊,上大学的时候炼过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不敢说,但一般人只要习炼有成,十天半个月不吃饭没问题。”
萧云衣扑哧一笑:“你那时是把生活费花光了没饭吃吧?现在怎么没见你练?”
风君子瞪了老婆一眼:“你明知道我爱睡懒觉,哪有功夫去看日出?”
萧云衣的笑声咯咯不止:“以后再和别人吹什么驻颜术,先把你自己的白头发变黑了再说。”
风君子伸手一撩鬓角:“不是你说的嘛,有白发,显得我更帅。”
萧云衣抿嘴点头:“嗯,是挺帅的,也不看看是谁老公?”
风君子:“你不信是不是?据说大唐玉真公主当年驻颜有术,也曾习练采日餐霞术。”
萧云衣反问:“你还能见过玉真公主不成?”
风君子:“本人当然没有见过,但玉真公主墓就在昭亭山脚,离山神祠不远,今天上山还路过了。”
萧云衣啐道:“大白天说鬼话!”转念又想起了什么,一把扯住风君子的袖子道:“你刚才说的那套,很合适哄骗女孩子呀!告诉我,这么多年拿它哄过多少女生?”
风君子:“我可谁也没骗过!就是上学的时候,出于同情心,教过班上的女生,而她们都不信。”
萧云衣一瞪眼:“同情心?我看是别有用心!前天在知味楼聚餐的时候,你们班那个叫田玮的,瞅你的眼神很不对,老实交代,你和她是怎么回事?”
风君子略显夸张的叫道:“老婆大人明鉴,我和她没什么关系!你也忒爱多心了,我什么没见过?早已定心不乱。”
“哦,那你都见过什么?”萧云衣攥着衣袖的手更紧了,语气明显在质问。
风君子也意识到自己说走嘴了,话中大有问题,赶紧往回兜:“有你这么才貌双全、温柔可爱、贤惠能干的夫人,我还有什么可见的?”
萧云衣忍不住被逗乐了,没有再追问什么,感叹道:“世界真奇妙,我在那么远的地方认识你,后来才知道,你的同学石野还曾经是我哥哥萧正容的战友。”
风君子:“有时候世界很小,而小小一座山却很大,譬如在昭亭,就是一山一世界,对吗?”
萧云衣仍然在笑:“昭亭山是很大,听你妈妈说,高中时有一年你竟然在昭亭山走丢了,后半夜才摸黑回家。”
风君子一皱眉:“有这么一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可能是迷路了吧?”
萧云衣:“迷路?就这么一座山,有什么好迷路的?听说你小时候迷路可不止一次,看你也不像不认路的人啊?”
风君子用小指尖挠了挠右眉:“可能是运气不好罢。”
萧云衣:“胡说,你运气不好还能娶到我?我看你就是小时候太淘气了!……嗯,老公,你怎么了,看见什么了?”
风君子的神情不知为何起了莫名的变化,忽然变得很飘渺,望着远方山谷深处沉默不言。听见她的问话,风君子似是自言自语的答道:“我看见了一棵树。”
“哪一棵树?山里面全是树!”萧云衣很诧异。
风君子悄悄的抓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指向远方道:“看见了吗,就是那一棵。”
萧云衣惊呼道:“是的,我也看见了!好漂亮的一棵树,离这么远,一眼看见居然这么美,简直分不清是这棵树在点缀一座山,还是整座山在映衬这棵树?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好像没有路耶,过不去。”
夫妻两人站在山路旁望了很长时间,风君子一直很沉默,山间拂过的清风仿佛带着一种淡然的伤感,萧云衣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变化,忍不住又问道:“你怎么了?”
风君子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道:“没什么,可能是秋风中有感叹。”
萧云衣有些惊讶,但是转念间便没有再追问,柔柔的一笑:“山上玩了大半天,我也累了,我们回家吧。”
……
离山脚不远处的竹林间,山路有两条分岔,一条向上通往太白楼与翠亭庵,另一条通往旁边谷中的山神祠与玉真公主墓。
有一个老和尚从山下走来,他看上去很老很老了,长长的眉毛如霜没有一点杂色,然而眼神却明亮清澈,充满孩子般的天真。他扛着一根九环锡杖,步履轻盈的沿路登山而上。
老和尚刚刚走到岔道口,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去路,面前有人问道:“这山上只有尼姑庵,大师,您要往哪里去啊?”
开口说话的是一位身穿古典式碎花长裙的年轻女子,容颜俏丽,眼神有几分狡慧,女子身边站着一位头插玉皇簪的道士。虽然在风景区看见出家人并不意外,但道士拦在和尚的前面,旁边还站着一位美女,这种场面实在少见。
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泽仁沉吟道:“明知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识忘却修行事,自甘为凡人行走红尘,这枚灵丹不好送上啊。”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测,他若来取,就让他取,他若不来,就待他取,你自守好历代祖师之托即可。”
……
守正与泽仁在祭风台前对话的同时,昭亭山腰的翠亭庵旁,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游玩路过,正在庵堂前驻足,给儿子讲述这一座庙的历史。她叫柳菲儿,是芜城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儿子随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岁,长的非常乖巧可爱。
这座翠亭庵,原先是芜城市区中的一座送子观音庵,前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芜城市将观音庵所在的状元路改造为文化一条街,扩建后的大街恰好穿过寺庙原址,于是那座庵堂被拆了。
提起那座送子观音庵,芜城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它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历尽风雨沧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几十年遭遇的两次“劫数”,人们还记得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庙里的菩萨被搬走了,庵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儿园。大约过了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儿园又变成了观音庵,重塑了菩萨。
但是好景不上,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改造,这座观音庵最终被拆除,从芜城市区消失。
围绕着这座小庙的去留,当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佛教协会和史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指出,这座小庙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芜城的历史地位却很重要,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年。
据说唐初之时,芜州百姓见到观音菩萨在昭亭山中显灵,当地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萨显灵的山腰捐造了这座庙。到了高宗年间,山中又有绿雪仙人显灵,一夜之间这座庙凭空出现在芜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芜州地方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说当时掌权的武则天听闻此事,下诏册封绿雪为山神,并懿旨敕令芜州府建造佛门九林禅院。
传说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古迹实证。在昭亭山脚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废弃破败,里面有一尊彩绘塑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昭亭山神绿雪之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考古学家鉴定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后来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东西配殿,将神祠后面山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围到院中,成了旅游局下辖的一个风景名胜点。现在的野桃林叫神树林,雪溪泉叫神水泉,请名家题字刻石立于当地。
有关的古迹不止这一处,芜城市西北郊的旧城区中还有一座九林禅院,寺名是武则天凤笔亲题,门前一株龙柏据说是唐代国师善无畏亲手所植,考其树龄也确实接近一千三百年。
根据史志传说以及古迹考证,芜城市文化部门最终决定“还原”千年之前的历史原貌,在昭亭山腰一处相对的开阔的缓坡上重建翠亭庵,便是柳菲儿与柳言成母子现在看见的这座庵堂。
观音庵的城中拆除与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芜城前任市长风怀远任内发生的事。据说当年风怀远听了文化部门的意见,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观音庵,但看了新城区规划图,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倒是其次,还牵涉到交通改造与道路拓宽、城区下水道及管网的铺设规划。他的意见也是拆除,同时建议按历史传说在昭亭山重建。
“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请菩萨上山吧!按古代传说,观音菩萨是重归故地,谈今天的事情,也能给昭亭山风景区做点贡献。”——这是风怀远在讨论会上,说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这座观音庵历史虽悠久,但其建筑是近代重修的,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就地拆除了,然后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称也从“送子观音庵”恢复为史志记载的“翠亭庵”。
寺庙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不公开宣传,暗中也要考察风水。芜城最大的实业家、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是新建翠亭庵最大的捐资人,当时也是他负责选址。张荣道对翠亭庵“点坛基”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了一个叫风君子的人来看,最终确定了正殿法坛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小仙童清风施法移庵出山,芜州百姓以为神迹。一千三百多年后,翠亭庵又回到了原处,这回没用什么移转空间的大神通,就是一纸文件。
千年之前的传说看似遥不可及,但与当代人却有着千丝万缕、无形中割不断的联系。芜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柳菲儿,就是唐初建造翠亭庵的柳家后人。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庵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与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庵前实地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历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字,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柳菲儿解释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讳呀,为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说不清,柳菲儿正在很耐心的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穿着紫绣黑底唐装,从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丽可爱,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见得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头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块石头,感觉却大不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山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土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臂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黎,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地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去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无非是陵地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潜龙渊,我小时候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提诗,几百年了,墨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得那首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萧云衣瞪大眼睛夸张道:“哇,有神龙啊!”
风君子:“那地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得清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首。”
风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白比?……前面就是翠亭庵,过了翠亭庵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云衣:“翠亭庵?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它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庵。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庵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能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烟。”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瞧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这些话的态度语气,有人可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
风君子不笑了,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的不错,我从小就有这个毛病,所以既招人喜欢,也有人看不顺眼,到了三十岁才渐渐明白该如何自省。”
萧云衣:“那你怎么还这样?”
风君子一眨眼:“你问我,我就这么说,而你也愿意听,至于在外人面前就不必了。而你,是我的内人嘛!”
萧云衣被逗乐了,挽着风君子的胳膊追问道:“庙门前有个大妹子带个小孩,那也是菩萨吗?”
风君子望了一眼,松开萧云衣道:“你什么眼神?哪是什么大妹子,是我的高中班主任柳老师!”萧云衣也认出来了,前天在芜城知味楼吃饭时,见过石野夫妇和他们的孩子。
风君子快步迎上前去,离老远就低头问好:“柳老师好,您带着言成来秋游吗?”
柳菲儿看见风君子,也笑着打招呼:“带着小萧来游山吗?到芜城一趟,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但不能不来昭亭山,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没什么好看的。”
萧云衣赶紧道:“挺好的,真应该来,听风君子路上一讲,真是一座好山。”
几人聊了几句,风君子逗言成道:“言成,叫舅舅。”柳言成很听话,比这个年纪的大多数男孩乖巧多了,真的叫了他一声舅舅。
风君子与萧云衣是从山上下来的,打完招呼之后,柳菲儿带着小言成继续上山。风君子很有礼貌的侧身站在庵门前目送,萧云衣拍着他的肩膀道:“你对老师很尊敬啊,但她也没看见。”
风君子:“尊敬是应该的,与她看见看不见有什么关系?”
萧云衣好奇的问:“你怎么逗言成叫你舅舅,不叫叔叔呢?”
风君子咧嘴答道:“叔叔是论婆家的辈份,舅舅是攀娘家的亲戚。言成不仅是柳老师的儿子,也是我同学石野的儿子,名字还是我起的呢。”
萧云衣仍然很好奇的问:“柳老师有四十了吧?怎那么年轻,看上去真像你的大妹子。”
风君子:“她比我大八岁,比你大十七岁,真是驻颜有术,简直让人怀疑她吃过什么仙丹灵药?”
萧云衣打趣道:“你喜欢翻道藏,看到过什么驻颜术吗?”
风君子半开玩笑道:“当然有了,想学吗?我现在就可以教你。”
萧云衣:“当然想学,你快说!”
风君子故作神秘的一摊双手:“世上最好的养容妙术,就是我们的空空妙手,驻颜从搓手心开始,我教你一种最简单的采日餐霞之方。”
他讲了一套法门,谈笑之间也不知真假,据说人人都可以习练——
晴朗无风的清晨,洗净双手与面部,选择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面对日出时的朝霞站立,放松身心,屏去杂念调息入静。怎么衡量已经达到先“入静”再“入境”的状态呢?有一条标准。
眼帘似闭非闭,既像是睁眼看见了霞光又像是闭眼感觉到了霞光,若已经忘了自己是睁眼闭眼,眼帘微闭却能真切的“观想”霞光升起,达到“无差别”的状态,就说明已经入境。
在这种状态下,霞光温暖带着生发之气,不仅能沐浴全身,且无形中仿佛能照透周身。意念轻柔聚身中霞光不散,凝练与炉鼎一体,这就是“采日炼形术”。如果开口吞朝霞,舌下生玉液,随之送服,就是“餐霞辟谷术”。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入门法,至于炼完有什么效果、是否能入门径?只有炼习的人自己清楚,但它没有坏处,谁都可以习练。收功之后可以再加一段动作,手心相对轻轻的搓,搓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不必太久太用力。
然后以双手轻轻揉脸,也是揉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这就是养容之方。——若坚持习练自有奇效!
萧云衣听完之后将信将疑:“说的跟真的似的,你自己有没有炼过?”
风君子:“有啊,上大学的时候炼过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不敢说,但一般人只要习炼有成,十天半个月不吃饭没问题。”
萧云衣扑哧一笑:“你那时是把生活费花光了没饭吃吧?现在怎么没见你练?”
风君子瞪了老婆一眼:“你明知道我爱睡懒觉,哪有功夫去看日出?”
萧云衣的笑声咯咯不止:“以后再和别人吹什么驻颜术,先把你自己的白头发变黑了再说。”
风君子伸手一撩鬓角:“不是你说的嘛,有白发,显得我更帅。”
萧云衣抿嘴点头:“嗯,是挺帅的,也不看看是谁老公?”
风君子:“你不信是不是?据说大唐玉真公主当年驻颜有术,也曾习练采日餐霞术。”
萧云衣反问:“你还能见过玉真公主不成?”
风君子:“本人当然没有见过,但玉真公主墓就在昭亭山脚,离山神祠不远,今天上山还路过了。”
萧云衣啐道:“大白天说鬼话!”转念又想起了什么,一把扯住风君子的袖子道:“你刚才说的那套,很合适哄骗女孩子呀!告诉我,这么多年拿它哄过多少女生?”
风君子:“我可谁也没骗过!就是上学的时候,出于同情心,教过班上的女生,而她们都不信。”
萧云衣一瞪眼:“同情心?我看是别有用心!前天在知味楼聚餐的时候,你们班那个叫田玮的,瞅你的眼神很不对,老实交代,你和她是怎么回事?”
风君子略显夸张的叫道:“老婆大人明鉴,我和她没什么关系!你也忒爱多心了,我什么没见过?早已定心不乱。”
“哦,那你都见过什么?”萧云衣攥着衣袖的手更紧了,语气明显在质问。
风君子也意识到自己说走嘴了,话中大有问题,赶紧往回兜:“有你这么才貌双全、温柔可爱、贤惠能干的夫人,我还有什么可见的?”
萧云衣忍不住被逗乐了,没有再追问什么,感叹道:“世界真奇妙,我在那么远的地方认识你,后来才知道,你的同学石野还曾经是我哥哥萧正容的战友。”
风君子:“有时候世界很小,而小小一座山却很大,譬如在昭亭,就是一山一世界,对吗?”
萧云衣仍然在笑:“昭亭山是很大,听你妈妈说,高中时有一年你竟然在昭亭山走丢了,后半夜才摸黑回家。”
风君子一皱眉:“有这么一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可能是迷路了吧?”
萧云衣:“迷路?就这么一座山,有什么好迷路的?听说你小时候迷路可不止一次,看你也不像不认路的人啊?”
风君子用小指尖挠了挠右眉:“可能是运气不好罢。”
萧云衣:“胡说,你运气不好还能娶到我?我看你就是小时候太淘气了!……嗯,老公,你怎么了,看见什么了?”
风君子的神情不知为何起了莫名的变化,忽然变得很飘渺,望着远方山谷深处沉默不言。听见她的问话,风君子似是自言自语的答道:“我看见了一棵树。”
“哪一棵树?山里面全是树!”萧云衣很诧异。
风君子悄悄的抓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指向远方道:“看见了吗,就是那一棵。”
萧云衣惊呼道:“是的,我也看见了!好漂亮的一棵树,离这么远,一眼看见居然这么美,简直分不清是这棵树在点缀一座山,还是整座山在映衬这棵树?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好像没有路耶,过不去。”
夫妻两人站在山路旁望了很长时间,风君子一直很沉默,山间拂过的清风仿佛带着一种淡然的伤感,萧云衣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变化,忍不住又问道:“你怎么了?”
风君子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道:“没什么,可能是秋风中有感叹。”
萧云衣有些惊讶,但是转念间便没有再追问,柔柔的一笑:“山上玩了大半天,我也累了,我们回家吧。”
……
离山脚不远处的竹林间,山路有两条分岔,一条向上通往太白楼与翠亭庵,另一条通往旁边谷中的山神祠与玉真公主墓。
有一个老和尚从山下走来,他看上去很老很老了,长长的眉毛如霜没有一点杂色,然而眼神却明亮清澈,充满孩子般的天真。他扛着一根九环锡杖,步履轻盈的沿路登山而上。
老和尚刚刚走到岔道口,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去路,面前有人问道:“这山上只有尼姑庵,大师,您要往哪里去啊?”
开口说话的是一位身穿古典式碎花长裙的年轻女子,容颜俏丽,眼神有几分狡慧,女子身边站着一位头插玉皇簪的道士。虽然在风景区看见出家人并不意外,但道士拦在和尚的前面,旁边还站着一位美女,这种场面实在少见。